韵书


  • 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𠀤力救切,音霤。 (宥韻)
  • 水名。《說文》水在鬱林郡。《後漢·郡國志》鬱林郡有中溜縣。
  • 又《水經注》漢水於槃頭郡南與溜水合。
  • 又水溜下也。《孫綽·遊天台山賦》醴泉涌溜于隂渠。又《馬觀瀛涯勝覽》弱水三千,舟行遇風,一失入溜,則水弱而沒溺。
  • 又發也。《管子·宙合篇》減溜大成。《註》減,盡也。溜,發也。言徧環畢莫不備得,故曰減溜大成。
  • 又與霤同。《左傳·宣三年》三進及溜。《正義》溜,謂簷下水滴之處。
  • 又《集韻》力求切,音留。 (尤韻)
  • 義同。
  • 又與留同。《戰國策》成皋石溜之地。《註》古作石留。
  • 又與流通。《靈樞經》所溜爲滎。《註》溜,流同。


  • 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𠀤力救切,音溜。 (宥韻)
  • 說文》屋水流也。从雨留聲。《禮·玉藻》端行,頤霤如矢。《註》行旣疾,身乃小折,而頭直俯臨前,頤如屋霤之垂也。《儀禮·鄕飮酒禮》磬,階閒縮霤,北面𡔷之。《禮·雜記》檖者降受爵,弁服於門內霤。《左思·吳都賦》玉堂對霤。《註》禮記註曰:堂前有承霤。
  • 又《禮·月令》其祀中霤。《註》中霤,猶中室也。土主中央,而神在室,古者複穴,是以名室爲霤。《疏》土,五行之主,故其神在室之中央。中霤,所祭土神也。杜註:春秋,在家則祀中霤,在野則爲社。又郊特牲云:家主中霤,而國主社。社神亦中霤神也。古者複穴,皆開其上取明,故雨霤之,後因名室爲中霤。又《禮·祭法》中霤。《註》中霤,主堂室居處。
  • 又《韻會》與溜通。《前漢·枚乗傳》泰山之霤穿石。
  • 又叶音留。
  • 《何晏·瑞頌》交交黃鳥,信我中霤。儵儵嘉苗,吐穎田疇。